作者:何全民 (中文系 2003届 浙江省衢州中专)
今年是母校湖北师范学院(现已更名为天游ty8线路1线路2检测中心)50周岁生日,也是我毕业离开母校20周年的日子。都是整十年,可以说是机缘巧合。
在这个特别的日子,我的思绪从瀫水漫延到长江之滨。正如校歌《我们是光荣的湖师人》所唱,母校位于长江之滨,青山湖畔,凤凰山下,依山傍水,是读书治学的绝佳圣地,校训“诚、毅、勤、敏”犹记在心。校训和原校名由时任院长、著名修辞学家、复旦大学博士后冯广艺教授题写。
刚入校时,有些失落,因为按分数可以上更好的中南政法学院、湖北医科大学。加之天气炎热,军训很苦,有一段不适期。但后来慢慢认识到,既来之则安之,选择什么不重要,选择怎么走才重要。在校时,有时也有抱怨,但毕业后,华科大根叔那句话让我感触很深,容不得别人说母校不好,还要为母校辩解,为母校正名。母校虽不是什么名校,也是省属重点高校、省“双高”建设高校。作为老牌本科院校,是省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摇篮,很多毕业生已成为教授、特级教师、校长等。据我所知,光我班就有两位省属重点高中校长,一位重点初中书记,一位高校教授,还有处级干部、中学副校长等。
中文系是老牌专业,师资队伍强大。至今传唱的儿歌《小燕子》,就出自退休老教授、著名文学家、词作家黄瑞云之手。博导冯广艺教授,武汉黄陂人氏,也是中文系走出去的领导,后来去了中南民族大学。湖师大剧院也是冯院长题写,冯院长命名意味深长,“大”有两层理解,他好像预测湖北师院会升级为湖北师大。学院一些重大文艺演出活动都在这里举行,兆军兄带领的合唱小分队就在这里唱响了《一二三四歌》。临近毕业,曾约同系叫小莉的女孩在这里观看毕业晚会,我们曾在图书馆前草坪谈与青春有关的事,还和谭华兄凑成三人斗地主。虽然那段情无果而终,但却是心中美好的回忆,《围城》也成为大学黄昏的见证。
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,也是一座人才辈出的城市。同班好兄弟刘折谷也是武汉新洲区人,以前新洲属黄冈管辖。2003年大学毕业,他去了黄冈中学工作,现在是学校党委副书记,主持学校行政工作。那个年代,黄冈中学在我们心中,那是神一样的存在。黄冈分校遍地开花,黄冈密卷漫天飞舞。中考能上一中就了不得,不敢想上黄高,我们山里小学校,考上一中是个位数,多年没人考上黄高很正常。没想到19年后,大学同学执掌黄高,堪称大才!我们偶有联系,他常感慨“高中苦啊”,可能是的,每一行都不容易,不同类型教育各有苦衷。我们只是看到名校的光环,但可能越是名校,领导家长期望值越高,压力也越大。折谷校长前不久微信微我:“民哥,以前你微信转发的给高三学生的一封信还记得吗?”折谷校长谦虚有礼让人备受感动,多年以后,还是以民哥相称,同学可能觉得是昵称,但我承蒙厚爱,哥不敢当啊!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。
还记着大学期间,折谷同学在一次课堂上发言很惊艳,几日不见,当刮目相看。他普通话标准,比我强多了。不像我讲普通话很“艰难”,常被206兄弟笑话,课堂拼读“现代”活跃了全班气氛,介音和韵母连读ian富有麻城夫子河特色,至今自带标签,辨识度高!
折谷兄是应届考上湖师,年龄比我小,想必在普高就是学霸。大学成绩同样优异,能力也强,综合排名名列前茅,大学就入了党。他女人缘好,极富个人魅力,女生会主动接近追求他。大学期间,他就展示出领导才能,担任学生会干部、院社团教师技能促进会会长等职,还给我安排了一个职务,虽大学期间不太热衷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,但内心还是非常感激折谷兄!
2003年6月作者和刘折谷在湖北师院图书馆前合影留念
20年,一切恍如昨天,人生有多少个20年啊?!湖师岁月是我人生美好的一段回忆,愿美好永远留存在心底!